課程在研討中扎根,學生在探究中生長
——記常州市優秀教師錢麗娟牽手活動
11月3日下午,常州市優秀教師錢麗娟牽手活動、名師成長營暨天寧區張小亮教師發展工作室聯合教研活動在孟河中心小學舉行。本次活動分為上課和研討兩個方面。
我校惲蝶老師、邵愛萍老師和北郊小學李霞老師為大家呈現了三堂精彩紛呈的課,分別是《拉花彩練》、《保護眼睛,預防近視》、《趣味運動項目設計》。
在研討交流環節,老師們暢所欲言。首先,三位成長營的老師分別就一位老師的課進行評課。惲蝶老師的課堂,在探究過程中,孩子的參與度很高,興趣濃厚。這節課體現了一定的探究性,這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中探究拉花的制作方法,孩子自己去摸索、思考、研究,雖然用時相對長一點,但是這是需要的。評課老師提出修改建議,第一,“勞技課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作品呈現”,必須要讓小組有自己的作品。第二,對于生成的資源,需要加強控制,對于錯誤性資源,我們應該及時更正,對于生成性資源,我們要進行利用起來。第三,在教學中,老師提的問題要非常明晰,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意圖一定要明確。孩子展示作品可以借助展示臺,作品不會散掉,也節約時間。邵愛萍的課堂生動有趣而細膩,設計了多種體驗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內容的開展聚焦目標,板塊很清晰。評課老師建議,成像實驗的環節需要調整,放到視頻播放之后,教師評價語要豐富多樣。李霞老師的課堂板塊清晰,但學生交流趣味運動的特點時老師追問太多,評課老師建議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支架,減少小組數以降低設計活動的難度;李霞老師的評價是點對點的,希望看到生生互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更有探究的欲望。
接著,林校指出,三位老師呈現的都是原生態的課堂,現在,名教師追求的是本質的課堂,他建議年輕老師要在磨練中成長。
最后,錢麗娟主任對李霞老師和惲蝶老師的課進行針對性指導。錢主任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聚焦三個方面——有趣,有創意,團隊合作。李夏老師的《趣味運動項目設計》課,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設計運動項目太難,但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式改編,改編也是一種創造。教師要給學生設計活動的抓手,可以讓學生用平板看活動,再在此基礎上改編活動。學生怎么展示活動呢?現場給學生一個空間活動,玩一玩自己設計的運動項目,再根據“有趣”的特點來修改設計。惲蝶老師的課堂需要增加探究味和實踐味,要讓學生站在課程中央。錢主任認為,我們最終成就的是我們的學生,要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只有能力的提升,還有對綜合實踐活動習慣的培養,從而習得技術。
在熱烈的研討氛圍中,本次教研活動圓滿落下帷幕。相信孟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此為契機,繼續推向規范化、常態化、創新化!
(撰稿:胡葉;攝影:胡葉;審核:錢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