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基礎教育向何處去|余文森:新冠疫情,為“基礎教育的正本清源” 提供了機遇
原創 余文森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 4月29日
作者簡介 余文森,福建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疫情期間,學生只能居家學習,線上教育代替了日常的學校教育,于是乎線上教育就成了教育界的一個熱詞。對疫情之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走向的反思多半就圍繞線上教育這個話題展開,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完美結合被認為是最佳的選項。教育具有時代性,這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教育必然要借助時代的引擎實現與時俱進的跨越式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線上教育就是其突出表現,它帶來的便利和優勢是線下教育所沒有的。但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畢竟都是教育,而教育就一定是在人與知識的相遇與對話中進行的,線上線下改變的只是兩者相遇與對話的時空和形式,而不是相遇與對話的本質和意義。學生只有在與知識的相遇和對話之中才能實現和完成人的生命的潤澤、智慧的提升、品格的養成、涵養的熏陶,實際上就是核心素養的形成。這才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本。不能觸及和抵達核心素養的教育,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那都是沒有根沒有本的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教育才能觸及和抵達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的答案是閱讀·思考·表達。抓住了閱讀·思考·表達就抓住了教育的命脈。這是因為,第一,閱讀、思考、表達是知識通往素養的三道必經程序和門檻,是實現教育增值的三個核心要素和環節。閱讀、思考、表達是教育過程的本體性、實質性、主體性活動,就像飲食的一日三餐。離開學生的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主動表達,無論是線上線下,教育都只是一種灌輸和強迫,學習也就只剩下一種形式和空殼。第二,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是三種最基礎、最關鍵的學習能力,它們是“根”和“本”,其他能力是“葉子”和“花朵”。具備了這三種能力,也就真正學會了學習,反過來說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從而使學生形成真正的學習力。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就像教育的兩翼,如果沒有學習力這一發動機,人依然飛不起來。這次疫情,原本是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居家靜下心來耐著性子進行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主動表達(寫作),我還特別倡導基于整體的持續閱讀、基于學科大問題的深度思考、基于思想輸出的寫作表達,讓教育擺脫“聽課、練習、作業、刷題、復習、考試”的桎梏,回歸教育的本源和核心,讓學生在閱讀、思考、表達活動中體驗閱讀的快感、思考的樂趣、表達的喜悅,滿足自身的求知欲、探究欲和表現欲,并從中發現自我的力量和潛能,激發真正的學習內驅力。